近日,我校打造华文教育基地被梵净云天以《铜仁幼专:努力打造高水平华文教育基地》为题进行刊登,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华文教育是侨务部门涵养侨务资源,增进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感情的重要工程,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深化华裔青少年民族认同,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铜仁幼专于2017年获批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和国际化办学,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以“在地国际化”理念为引领,依托专业师资、黔东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和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等平台,与市侨联合作组织开展了6期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地200余名华裔青少年参加了活动,努力打造高水平华文教育基地,为推动全省华文教育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聚焦“真情”,以温暖服务彰显祖国大爱之情。自2017年铜仁幼专获批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省政府及市侨联的关心支持下,该校专门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一批专业团队负责华文教育基地,形成了整合资源,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良好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发挥了各自优势,为华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以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感情认同为主线,根据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内容,将课堂教学、文化考察和参观访问三者有机结合,真正将“寻根之旅”办成了“中华文化之旅”、“海外文化体验之旅”。

聚焦“寻根”,以观摩体验激发侨胞爱国之情。铜仁幼专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将苏州评弹、中华武术、书法等非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黔东民族文化和中国玉屏箫笛、百囍文化剪纸艺术、黔东民间摆手舞、思南花灯等地方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中学校依托办学特色与优势,根据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特点,坚持“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以紧扣“汉语、文化、寻根”主题,除中国书法、苗绣、箫笛、国画、书法、剪纸等文化课程以外,充分重视海外青年学生来铜的实践体验,组织营员走进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云舍村、国家工业遗产万山汞矿遗址、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松桃苗王城等地游览观摩,领略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感受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果,让营员在实践观摩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聚焦“乡愁”,以民风民俗唤起家园故土之情。铜仁幼专深入实施文化荣校战略,积极构建“为仁印记”校园文化体系,以大美中华传统文化、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壮丽黔东红色文化、桃源铜仁生态文化、清风校园廉政文化“五种文化”润心育人工程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紧扣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目标,构建“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黔东民族文化”课程体系。活动中以聚焦“乡愁”为根本,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营员参观乡愁馆、体验打糍粑、尝试包粽子、感受少数民族服饰,并学习了玉屏箫笛演奏、《黔东民间扇子舞》、《土家摆手舞》、百囍文化剪纸艺术、中国武龙等,让华裔青少年在浓厚的民风民俗中拓展“看中国”的视野,增强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感情认同。

聚焦“情谊”,以真诚相待筑牢同胞情谊之基。铜仁幼专坚持“高位推动+团结协作”相结合,在省、市侨联的指导下,校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和学院积极配合,并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以聚焦“情谊”为核心,坚持“线上活动+线下活动”相结合,为华裔青少年提供了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与帮助,让广大华裔青少年感受到了祖国同胞的大爱真情。通过举办文艺晚会、中文演讲比赛和座谈会等形式推动文化交融、促进情感交流,在加深营员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使同胞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筑牢了情谊之基,为中外友好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发展”,以合作交流奏响协同育人之篇。铜仁幼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归侨侨眷联合会,并新建了侨胞之家。为充分发挥该校留学教师的优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组织保障。校侨联在与省、市侨联的交流对接和历次承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以聚焦“发展”为主线,以“共同育人”为目的,与意大利树人国际教育集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在国际交流、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化办学渠道,传播中国好声音。

《传承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让“寻根之旅”成为“中华文化体验之旅”——铜仁幼专:“中国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案例》得到省侨联肯定性批示,将该校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推广。下步,铜仁幼专将继续在省教育厅、省侨联、市侨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发挥资源优势,依托“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积极承办和组织好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为推动贵州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办学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