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从社区到社区:TA们 以“一站式”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日期:2023-10-30浏览:

近日,我校“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团队被梵净云天关注报道,并以从社区到社区:TA们 以“一站式”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刊载。

课后辅导、普通话推广、慰问困难群众、理论宣讲、产业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居环境美化…,近日,来自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组成的“向阳花开·为仁躬行”学生社区实践团走进万山去下溪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们在七天的实践时间里,完成了17项任务,他们制定“任务表”,把实践当作“必修课”,通过“一站式”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志愿者开展彩绘活动

在下溪小学教室里,志愿者陈芹芹正在教小朋们练习书法,黑板上,她一笔一划教怎么写粉笔字,然后走到小朋友身边教他们怎么写钢笔字。在旁边的教室里,其他志愿者在教小朋友普通话,怎么发音、怎么朗诵。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是实践团专项队伍之一,据队长熊鑫介绍,实践队入围了教育部语用司组织的全国暑期“三下乡”专项队伍,结合志愿者所学专业制定了课程计划,其中美丽乡村我来画、推普培训你来听、推普问卷你来填、经典章句你来学、“三字一话”你来比等的实践计划内容。

另一边的教室里,志愿者文雅给小朋友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三宝”玉屏箫笛的历史文化、溯源传说、发声原理及制作工艺等等,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吹奏笛子的简单发音与基础指法。

文雅是铜仁幼专箫笛艺术工坊的一名学徒,她在学校参与过箫笛制作的选料、打磨、锯竹、钻孔、上漆等制作工序,这次能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宣传玉屏箫笛、弘扬非遗文化,对此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还说,能够通过箫笛与当地群众一起交流传统文化,相互学习,也是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下溪是少数民族乡,他们会把在学校所学的民族文化在活动中展现,结合实际排练一个民族舞蹈、开设一次乐器培训、教唱一首民族歌曲,也会组织小朋友唱他们当地的民族歌曲,这样实践活动成效可能会更好。”队长邹世虎说道。

实践队成员大多是师范专业,不管是普通话教学,还行英语、数学辅导等,属于专业课程范畴。

实践活动中,除了教学以外,志愿者们还深入田间地头,助力农忙。在乡长姚承汶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走进兴隆村禾蛇田蔬菜基地,基地里的丝瓜、黄瓜、辣椒纷纷进入丰产期,志愿者帮助农户采摘蔬菜、整体装箱、搬运上车……

志愿者在大棚里帮助群众采摘瓜果

志愿者们还走进堃丰农业蔬菜基地,学习嫁接基础知识,为嫁接的黄瓜幼苗掐牙除苗,积极开展助农志愿服务。“学习不仅在课堂,也在田间地头,在蔬菜基地的实践中,我们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也了解到下溪侗族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喜人成绩。”志愿者蔡坤同学感觉收获满满。

来自酒店管理专业的志愿者刘奇林参加完实践后感叹:“通过实践,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才明白劳动的意义。”来自特殊教育专业的志愿者吴金芬在上完课后表示:“站上讲台,看到小朋们对知识的渴望,才明白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只有学得越多,自己以后才能更好驾驭课堂、教书育人。”

志愿者为嫁接的黄瓜幼苗掐牙除苗

除了通过文化传承的交流,志愿者还走村入户,开展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与邮政银行等合作开展金融知识宣传,通过实践为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努力。

志愿者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

“同学们从学生社区走向城乡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是一次全方位的课外体验,他们把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对接,感受是深刻的,这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和大思政课。”带队老师余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