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初等教育系源于我校前身——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2012年12月学校升格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整体搬迁至川硐教育园区后,成立了文科综合部和理科综合部,2015年7月文科综合部和理科综合部合并组建为初等教育系,2017年5月由初等教育系更名为初等教育学院,2023年12月由初等教育学院更名为初等教育系。
二、育人理念
初等教育系秉承“爱与责任”的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突出匠心育人,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训为引领,弘扬“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精神,着力打造“初心铸魂·薪火为人”党总支品牌,积极探索“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综合培养,一专多能,全程实践”,培养“爱儿童、善教学、懂管理、会生活”的“四能四会”( 能讲会诵、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能教会研)的小学师资。
三、师资队伍
初等教育系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中共党员39人,教授3人,副教授24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32人;双师素质教师40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职教名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近10人。
四、办学成效综述
近年来,系部在党的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7年,小学教育专业成功获批贵州省“省级骨干专业”,2019年验收合格;系第一党支部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2022年通过合格验收,被命名为“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020年,系成功获批贵州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1年,系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系党总支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系部“音为梦响·向阳花开”教育推广实践团荣获省级“优秀团队”。
研究成果丰硕。系教师主持市级、省级课题30余项,其中完成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2项,建成贵州土家族儿歌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等省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项目团队2个,研究成果荣获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立项校级精品课程4门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仡佬族说唱文化研究丛书》等精品著作荣获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多项。在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修订)教材7部,出版专著4部。建有杨德淮、田永红、安元奎、旷光彩等名师工作室;建有微格教室8间,书法实训室2间,学生活动室2间,在铜仁市、万山区、玉屏县、沿河县、江口县等地建有教研与实习实训基地近40个。2023年,获批立项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铜仁市中小学生非遗职业体验基地”。近年来,系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在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和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中屡获大奖。2022年,学生在信息素养大赛中,获省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铜奖4项;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13项,其中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2023年,学生参加贵州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赛二等奖2组,省赛一等奖8组、二等奖8组、三等奖8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贵州省赛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2023年首届“吾爱吾师杯”全国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与普通话大赛获团体二等奖;第十八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月活动“青春思辨2023”大学生辩论(高职组)辩论赛获季军;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我系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考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省内本科院校的专升本学生人数逐年攀升。2022届毕业学生637人,专升本录取276人,录取率43.33%。2023届毕业学生306人,专升本录取198人,录取率64.71%。2024届毕业学生437人,专升本录取289人,录取率66.13%。
五、设置专业及学生人数
开设有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是贵州省“省级骨干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373人。2022年起,成为凯里学院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两个本科专业联合办学点。3个师范专业构建了“国家标准+地方特色+乡土元素”多元课程体系,注重理实一体,强化学生4321(四艺三才两能一特长)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旨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小学教师。
六、专业简介开设的课程情况
小学教育专业
(文理兼招 师范类 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党和国家基础教育要求,根据贵州省基础教育师资发展需求,服务国家乡村教育振兴需要。扎根铜仁、面向贵州、辐射西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一门学科(语文或数学)课程教学、兼教其他两门学科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毕业五年左右预期成为所在学校小学数学、语文或班级管理业务骨干。
主要课程: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教师口语、书写技能、儿童心理学、现代汉语、写作、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概率统计、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文学、音乐基础与欣赏、舞蹈基础与欣赏、美术基础与欣赏、小学数学解题技巧等。
专业特色:作为我校办学历史最久、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特色专业和省级骨干建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技能拓展课”一体多元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实训”,强化“理论基础+教学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实施“双证书+特长”人才培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创新3456立体德育模式,深化4321技能标准体系,旨在培养“爱儿童 善教学 懂管理 会生活”的“四能四会”(能讲会诵、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能教会研)具有山村情怀的小学教师。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文科招生 普通类 专科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语文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胜任山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汉语基础、写作基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解读理论与作品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教师口语、书写技能、文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小学综合实践设计、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基础、舞蹈基础、美术基础。
专业特色: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特色。该专业注重情感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注重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
(理科招生 师范类 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数学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教育工作等职业。
主要课程: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教师口语、书写技能、微积分、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基础、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专业特色: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源于我校的普师专业,师范教育办学历史悠久。本专业培养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小学数学教师。本专业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技能拓展课”一体多元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实训”,学科专业基础较扎实,教育实践能力较强,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奖4项,省级奖42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省级奖15项。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
(文理兼招 公共服务类专科学制3年 )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家居物品整理与收纳、家庭营养与膳食搭配、家庭成员照护、家政行业培训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有整理收纳、家宴策划与制作、家庭成员照护、家政人员培训方案制订与实施等能力,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家庭环境管理、家庭营养与膳食指导、家庭成员照护、家政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家政导论、家庭保健基础、家庭整理与收纳、人体结构与功能、实用中医养生学、家政服务沟通与礼仪、家政新媒体营销、物业管理实务、家政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家庭营养与膳食指导、产后康复训练、家庭成员照护技术、家政培训实务、小儿推拿、家政企业经营与管理、产后母婴护理。
专业特色:我校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等国家政策强有力支持下,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创办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该专业创新家政服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家政服务的核心价值。同时,注重深度产教融合,与家政企业、社区等紧密合作,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该专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制定培养计划,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跨学科融合教学则丰富了家政服务的内涵,结合心理学、营养学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该专业毕业生拥有广泛就业前景,可在家政服务、管理、咨询等多个领域发展,推动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文理兼招 公共服务类专科学制3年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等方面知识,具有程序设计及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部门,从事各类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路由技术、Web编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hotoshop、Premier等实际应用课程。
专业特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校开设的第一门非师范性理工科专业,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精神。响应2023年10月18日召开的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关于加快推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的“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理工科强化行动”的要求,是我校开设理工科应用专业的一次重要尝试。
牢记初心,继续前行。初等教育系将加大改革力度,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致力于满足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教育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小学教育人才及公共管理服务人才。
(数据截止2025年3月)